順序棧,即用順序表實現棧存儲結構。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知道,使用棧存儲結構操作數據元素必須遵守 "先進后出" 的原則,本節就 "如何使用順序表模擬棧以及實現對棧中數據的基本操作(出棧和入棧)" 給大家做詳細介紹。
如果你仔細觀察順序表(底層實現是數組)和棧結構就會發現,它們存儲數據的方式高度相似,只不過棧對數據的存取過程有特殊的限制,而順序表沒有。
例如,我們先使用順序表(a 數組)存儲 {1,2,3,4},存儲狀態如圖 1 所示:
圖 1 順序表存儲 {1,2,3,4}
同樣,使用棧存儲結構存儲 {1,2,3,4},其存儲狀態如圖 2 所示:
圖 2 棧結構存儲 {1,2,3,4}
通過圖 1 和圖 2 的對比不難看出,使用順序表模擬棧結構很簡單,只需要將數據從 a 數組下標為 0 的位置依次存儲即可。
從數組下標為 0 的模擬棧存儲數據是常用的方法,從其他數組下標處存儲數據也完全可以,這里只是為了方便初學者理解。
了解了順序表模擬棧存儲數據后,接下來看如何模擬棧中元素出棧的操作。由于棧對存儲元素出棧的次序有"先進后出"的要求,如果想將圖 1 中存儲的元素 1 從棧中取出,需先將元素 4、元素 3 和元素 2 依次從棧中取出。
這里給出使用順序表模擬棧存儲結構常用的實現思路,即在順序表中設定一個實時指向棧頂元素的變量(一般命名為 top),top 初始值為 -1,表示棧中沒有存儲任何數據元素,及棧是"空棧"。一旦有數據元素進棧,則 top 就做 +1 操作;反之,如果數據元素出棧,top 就做 -1 操作。
比如,還是模擬棧存儲 {1,2,3,4} 的過程。最初,棧是"空棧",即數組是空的,top 值為初始值 -1,如圖 3 所示:
圖 3 空棧示意圖
首先向棧中添加元素 1,我們默認數組下標為 0 一端表示棧底,因此,元素 1 被存儲在數組 a[1] 處,同時 top 值 +1,如圖 4 所示:
圖 4 模擬棧存儲元素 1
采用以上的方式,依次存儲元素 2、3 和 4,最終,top 值變為 3,如圖 5 所示:
圖 5 模擬棧存儲{1,2,3,4}
因此,實現代碼為:
//元素elem進棧,a為數組,top值為當前棧的棧頂位置
int push(int* a,int top,int elem){
a[++top]=elem;
return top;
}
代碼中的 a[++top]=elem,等價于先執行 ++top,再執行 a[top]=elem。
其實,top 變量的設置對模擬數據的 "入棧" 操作沒有實際的幫助,它是為實現數據的 "出棧" 操作做準備的。
比如,將圖 5 中的元素 2 出棧,則需要先將元素 4 和元素 3 依次出棧。需要注意的是,當有數據出棧時,要將 top 做 -1 操作。因此,元素 4 和元素 3 出棧的過程分別如圖 6a) 和 6b) 所示:
圖 6 數據元素出棧
注意,圖 6 數組中元素的消失僅是為了方便初學者學習,其實,這里只需要對 top 值做 -1 操作即可,因為 top 值本身就表示棧的棧頂位置,因此 top-1 就等同于棧頂元素出棧。并且后期向棧中添加元素時,新元素會存儲在類似元素 4 這樣的舊元素位置上,將舊元素覆蓋。
元素 4 和元素 3 全部出棧后,元素 2 才能出棧。因此,使用順序表模擬數據出棧操作的實現代碼為:
//數據元素出棧
int pop(int * a,int top){
if (top==-1) {
printf("空棧");
return -1;
}
printf("彈棧元素:%d\n",a[top]);
top--;
return top;
}
代碼中的 if 語句是為了防止用戶做 "棧中已無數據卻還要數據出棧" 的錯誤操作。代碼中,關于對棧中元素出棧操作的實現,只需要 top 值 -1 即可。
通過學習順序表模擬棧中數據入棧和出棧的操作,初學者完成了對順序棧的學習,這里給出順序棧及對數據基本操作的完整代碼:
#include <stdio.h>
//元素elem進棧
int push(int* a,int top,int elem){
a[++top]=elem;
return top;
}
//數據元素出棧
int pop(int * a,int top){
if (top==-1) {
printf("空棧");
return -1;
}
printf("彈棧元素:%d\n",a[top]);
top--;
return top;
}
int main() {
int a[100];
int top=-1;
top=push(a, top, 1);
top=push(a, top, 2);
top=push(a, top, 3);
top=push(a, top, 4);
top=pop(a, top);
top=pop(a, top);
top=pop(a, top);
top=pop(a, top);
top=pop(a, top);
return 0;
}
程序輸出結果為:
彈棧元素:4
彈棧元素:3
彈棧元素:2
彈棧元素:1
空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