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21-02-02 17:13:50 來源:動力節點 瀏覽1358次
數據結構是計算機存儲、組織數據的方式。數據結構是指相互之間存在一種或多種特定關系的數據元素的集合,它研究的是數據的邏輯結構和數據的物理結構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并對這種結構定義相適應的運算,設計出相應的算法,并確保經過這些運算以后所得到的新結構仍保持原來的結構類型。通常情況下,精心選擇的數據結構可以帶來更高的運行或者存儲效率。一般情況下,數據結構同高效的檢索算法和索引技術有關,這也就是我們往往將數據結構和算法放在一起講的原因。而想要完全理解數據結構,首先必須要了解5個數據結構基本概念:數據、數據元素、數據項,數據對象和數據結構。下面我們就來帶大家一起來簡單了解這5個數據結構基本概念,為了我們后期對數據結構的深入學習打下基礎。
1.數據:對客觀事物的符號化表示,在計算機中通過一些代碼映射出現實生活的事物,比如在學校的教務系統中,一個學號代表一個學生,計算機無法處理運算一個活人,但一個人的性別,年齡,學號等都可以處理,這些都可以作為數據,換一種說法,計算機可以處理的所有內容都是數據。數據往往映射現實生活的各種情況以及事物。
2.數據元素:是數據的基本單位,同樣的以教務系統為例,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可以用線性結構來儲存成一個表,雖然在現實生活中這種關系并不存在,但是我們可以在計算機中通過這種關系進行存儲從而方便增刪查找和維護,這個時候,每個學生的信息都作為一個整體有序的存儲在教務系統中,我們稱每個學生我為數據元素。
3.數據項:數據不可分割的最小單位,比如學生的姓名、學號等在教務系統中是數據項,但是我們要注意,數據結構一般來表示數據元素之間的關系,我們將數據項組成數據元素,之后來定義數據結構。
4.數據對象:性質相同的數據元素的集合,是數據的一個子集,比如三年八班的學生作為全校師生的一個子集,在教務系統中,經常要以性別、班級、年級等作為標準來對一類的數據對象進行整體的操作。
5.數據結構:相互之間存在一種或多種關系的集合。例如教務系統中的學生,一般來講是以線性關系來存儲的,而導航地圖一般而言是網狀關系。
數據結構在整個編程技術中扮演著一個特殊的角色,它既屬于數學也屬于計算機科學,在計算機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過程中,數據結構也隨之不斷發展。數據結構中的許多算法和數學學科中的算法有異曲同工之妙,甚至是完全相同的,這也就奠定了我們學習數據結構的基礎,但數據結構這門學科和技術,又不是那么容易被征服的,里面有著許許多多的難題在困擾著我們,還需要我們不斷學習和努力才能夠克服這些困難,徹底征服數據結構。也許,在你的數據結構學習之路上,本站的數據結構和算法教程能夠為你指引方向!
0基礎 0學費 15天面授
有基礎 直達就業
業余時間 高薪轉行
工作1~3年,加薪神器
工作3~5年,晉升架構
提交申請后,顧問老師會電話與您溝通安排學習